易中天:上海人和非上海人,几乎是一眼就可以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”在中国同一地方,相隔三街五巷便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、文化特征以及口音。由此可想而知,对于中国整个社会而言,区域性的差异有多严重。不同省市地区之
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”在中国同一地方,相隔三街五巷便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、文化特征以及口音。由此可想而知,对于中国整个社会而言,区域性的差异有多严重。不同省市地区之间截然不同的人文环境亦是泾渭分明。
这些人文环境虽有不同,却依旧囊括在中国这一整体之中。正是各个地区之间形色各异、各具特点的民风民情、风俗习惯等交相辉映,方才共同编织融合成别树一帜的特色中国文化,在整个世界之中特点鲜明的中国人。
一、特色鲜明的上海话
通常我们走在大街上,遇到黑种人、白种人便能够判断出从国外来的。对于中国人而言,通过外貌特征、口音等能够判断出身边形形色色的人流之中,他们各自来自于中国某一个区域。作为我们判断的依据,便是不同国家、不同地区的不同人文环境。
由此也就不难理解,易中天所言“上海人和非上海人,几乎是一眼就可以区分开来。”
通常我们辨别地区差异,基本上是通过口音来判断的,而上海人的口音便是中国诸多区域性口音之中较为明显的一种。上海话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所在,乃是吴语的重要代表之一。
不过自从上海开埠以来,上海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重心之后,各地移民涌入上海,对于上海的本地方言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
这种影响对于当今社会是极为常见的,随着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等诸多往来,彼此的民风习俗也在逐渐的互相影响整合。而上海方言便是在日复一日的影响之下,逐步形成了今日的模样。
上海话最为人熟知的特色便是“你”作“侬”“结棍”作“厉害”……一如北京话常带有“儿化音”,上海话也是特色鲜明,非常具有辨识度的。
二、精明的上海人
除却语言特征之外,上海人的“精明”亦是易中天“上海人和非上海人,几乎是一眼就可以区分开来”的一大缘由。
外界对于上海人的“精明”通常是褒贬不一的,甚至于因此衍生出了对于上海人“小气”“不大方”等诸多的非议。外界人普遍觉得,上海人任何地方都是精打细算,不肯吃一点亏,对于蝇头小利也要掰扯很长一段时间。
而与之相较其他地区的人“豪爽”“大气”,显然在人际往来过程当中要比上海人更容易让人心生好感,而与上海人接触显得颇为麻烦。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?
上海人“精明”无可厚非也的确如此,但是精明与小气之间并不存在等同关系。
小气的概念在于吝啬、一毛不拔,而精明的意义则在于精打细算、一丝不苟。
上海人实际上并不小气,每每国家罹难之时,都可以见到上海人不计得失的捐款捐物,而且相较于中国诸多地区而言都是名列前茅首屈一指的。
“亲兄弟、明算账”上海人的精明便在于此处。
人性使然之下,亲兄弟因为财富名利而反目成仇的不在少数,甚至于起因不过是一砖一瓦的蝇头小利,就为此闹的不可开交,严重者拳脚相向你死我活,断绝兄弟情义,老死不相往来。
而回过头来,这些事件的诱因对于两者而言,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,有没有这些微小的利其实对于二人的生活也都没有过于严重的影响。那么为何普遍这些人会因此而闹得不可开交,无法收场呢?
究其本质便是在于与上海人“精明”处于对立面的“豪爽”“大气”。有的人“豪爽”是真的豪爽丝毫不拘小节,对于那些蝇头小利微微摆手,只作笑谈。但是与此同时呢,往往人是贪得无厌的。
处于事物两端的人,如果一方退让必然会引起另一方的进取,而一方退一步那么另一方不仅仅想要进一步,而是两步甚至于三步。而那些豪爽的人只是大气并不代表着“傻”,心甘情愿一退再退的少之又少。
由此便引发了“豪爽”所带来的后果,双方不得不为一些蝇头小利而发生矛盾。“豪爽”是建立在双方共同基础上的而并不是单方面的。
真正豪爽的人尚且如此麻烦重重,那么对于那些“伪君子”“假豪爽”的人而言,自然是更容易产生纠纷的。那么从这里自然也就凸现出了上海人“精明”的好处。
精明之人或许一时对于利益的分割,少不了一番精打细算,做到极其细微的划分。
这个过程虽然麻烦,但是往往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。
一件事情经过解决之后一切细微之处泾渭分明,不存在任何的争议,由此也就不需要旧事重提,继而双方再度为此闹得人尽皆知,伤尽和气。一如俗话之中“长痛不如短痛”般干净利落。
文章来源:《商业文化》 网址: http://www.sywhbjb.cn/zonghexinwen/2020/1016/53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