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湖公园石刻:青居园文化说明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南充城的嘉陵江、淡定的西溪河绕着托着。自从三国时期“一代硕儒”谯周在此开办果山书院以来,重教兴文如同江河之水,千百年来一直润泽着嘉陵两岸的城邑山野。在历史的长河中
南充城的嘉陵江、淡定的西溪河绕着托着。自从三国时期“一代硕儒”谯周在此开办果山书院以来,重教兴文如同江河之水,千百年来一直润泽着嘉陵两岸的城邑山野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此地不时飞溅出朵朵惊艳的浪花。到了明嘉靖至万历年间,南充人文再度风生水起,盛极一时。短短数十年间,相继涌出了任瀚、陈以勤、陈于陛、黄辉等杰出的人物。
这是一座全开放的园子。没有砖石砌筑的围墙,就连竹片、木片编织的篱笆也没有。你可以从任一方向,举足就能踏了进去。若从侧面去,远远地,园中的景物便一览无遗。茵茵花草与青石地板间,弯曲的水绕着同样弯曲而又形断意连的墙。墙的正面是南充有明一代的名人的石刻浮雕:帷幄中凭案端坐的陈以勤、山洞里参悟周易的任瀚、岩壁前即兴挥毫的黄辉、竹荫下指点长卷的陈于陛,浮雕古朴而厚重,右上角印了典雅的篆字图章——青居园。墙的背面则刻了陈以勤的诗文、黄辉的墨宝。曲水边装着刻有琴棋书画图案的青石护栏,让笔走龙蛇的青灰的墙增添了几分古典和雅致。绕墙的曲水似静似流,仿佛从从容容托起了厚重的石墙。
这四位乡贤中,尤以曾为明隆庆帝宰辅的文渊阁大学士陈以勤为显。作为帝师,他尽全力教育和保护了隆庆帝,使严嵩父子更换太子之位的阴谋没能得惩;作为宰辅,他敢于直言进谏,得到隆庆、万历两代帝王的多次褒奖。隆庆四年,面对老同事高拱与老乡赵贞吉间的相互倾轧,张居正又拨弄其中,揣度不能调停,又恐最终不会被众人所容,便连疏四封,请求告病还乡。于是,隆庆帝升任他为太子太师、吏部尚书,赏赐乘坐驿站快车还乡,并诏令他的儿子陈于陛担任编修侍奉皇帝出行。回到家乡的陈以勤,怀着对陈寿的仰慕之情捐资修缮万卷楼,加修了文昌殿、观音阁,开办了金泉书院。他捐银倡修跨了几十年的广济桥(俗称“西桥”),恢复了人们西往蓉城、南下渝州的咽喉要道,更是功在当时,恩泽后世。他的足迹遍及南充多数林泉、寺院,吟出了许多感悟家乡山水的诗篇。你若是在青居山、金城山等处的山林里走走,还能看见他在四百多年前留下的闲适俊朗的诗文、飘逸遒劲的手迹。他酷爱青居,曾隐居青居山中,别号青居山人,并将其诗文以《清居集》刊行于世。缘于此,便有了眼前的青居园。
但青居园并没在距城二十余里的青居山中,或是嘉陵江水回旋的牛肚坝上,却在城中靓丽的水泊——北湖的东北角处。这是因为任瀚、陈以勤、陈于陛、黄辉曾缘聚这水畔,是因为这水泊在历史上与南充文化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。
这是一片古老的水域,早在汉代便名“是鱼池”。随着城池顺江南移,到了明朝,这水泊已处在城的北郊,故称“北湖”。民国初年,湖中植莲,人称“莲池”,或“莲花池”。那时南充城小,多为低矮平房,只要气候合适,便能看见清澈的湖水中倒映着江东鹤鸣山上的白塔,这一景观称之为“莲池倒影”。1984年兴建公园,定名“北湖”。本世纪初,又华丽变身为完全开放式的公园,成为南充的一张旅游名片。
自西汉初年南充开城以来,这片水域便是官绅士民往游之处。到了明代,湖的西北畔建了报恩寺。致仕回乡的陈以勤在报恩寺旁的别墅住了下来,与昔日好友任瀚常来常往,北湖之滨不时出现二人的身影。早在陈以勤进士及第的前一年,“嘉庆八才子”之一的任瀚便弃官回乡。这位嘉靖八年的进士,历任史部主事、考功郎中、左春坊左司直兼翰林院检讨之职,却因清廉诤直,敢于得罪权贵而屡遭排挤,长期不得志,便在嘉靖十九年上疏托病辞官,却未经允许自弃返乡,被削为民,“后遇赦,复官致仕”。两袖清风的任瀚回到家乡,凭清泉山边钓台一区、嘉陵江上薄田数亩清贫度日,却于草庐中弹琴著作,怡然自乐。那时,陈以勤等常去拜访他。不久他登上栖栎山,住进栖霞洞,在那反求六经、潜心易学,开了有别于朱熹、王阳明的新的治学之风;在那开坛讲学,主张“不事标榜、期于实践、凿凿可行、明切世务”。陈以勤慕其才学,将自己的儿子陈于陛从京城送回南充师从于他。任瀚不仅才学高、影响大,在教书育人方面也卓有成效。他培养的学生文衡、张鉴、陈于陛、杨文举、黄辉等俱登进士,索俊、李益、罗仲元、李竹等均是举人。数十年后,两位老友重聚于北湖之滨,面对湖水,不是在感叹沧桑,而是筹划着家乡的教育事业。不久,陈以勤的金泉书院开馆了,两位老人亲自执教,培养着莘莘学子。
文章来源:《商业文化》 网址: http://www.sywhbjb.cn/zonghexinwen/2021/0309/79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