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《麦肯锡2020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》显示,近十年来,中国消费市场整体呈现增长趋势,同时消费者开始出现消费分级,由过去各消费群“普涨”的态势转变为不同消费群体“个性化”和“差异化”的消费行为。 与此同时,“品味”一词也上升成消费热点,以艺术“出圈”的购物中心正契合当下消费者的这种心理认同趋势。 ? 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选择把艺术元素融入其中,“艺术+商业”的嫁接已经是一种受欢迎、趋向成熟的商业模式。 可是,“艺术+商业”模式虽被争相模仿,艺术装置、各类展览也层出不穷,却难以创造出“引流”和“吸金”双赢的持续爆发力。事实上,“艺术+商业”远不止艺术装置这么简单! 商业空间更迭 “艺术+”模式势如破竹 随着时代发展的不同浪潮,商业的形态模式也不断更迭,同时也反映了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的转变。“艺术+”以广阔的变现能力和多元的空间场景营造,不断丰富着商业模式。 ■ 艺术商业1.0 艺术装置:趣味十足的艺术装置,可以刺激感官记忆,盘活整个商业公共空间。装置艺术是“场地+材料+情感”的综合展示艺术,是视觉文化的主流样式,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持下,有趣多样的装置艺术不断涌现,给空间注入了更多的活力。 日本Ginza Six是由88年历史的日本百货店松坂屋改造而成,它能够在商铺林立的银座中脱颖而出,是因为它打破传统百货格局,将前卫的当代艺术和传统日本元素融合在商业空间里,还定期更换公共空间的艺术装置来增加新鲜感。 入口 中庭 艺术橱窗 ■ 艺术商业2.0 艺术展览、展馆:结合购物中心的档次定位的展览,强化空间的艺术与文化属性。每年举办各式各样的展览活动,在一定时间内凝聚人气、吸引人流、增加商业氛围,极大的丰富商业与艺术的连接形式。 据统计,广州K11一年里先后举办了9场国内外艺术展览以及不同形式的艺术文化活动,在艺术展览和活动举办期间,客流量较平日涨幅超50%,月均客流量皆超百万。 上海K11在2014年举办的“印象派大师·莫奈特展”,异常火爆,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,期间3个月内的观展总数超过34万人次,商场营业额增长约30%。2018年开启“粉红新年季”,媒体曝光量提升近数亿,推动客流量增长10%,销售额同步猛涨。 ■ 艺术商业3.0 艺术业态:独立的艺术教室和沙龙活动厅等艺术业态的加盟设立,具有艺术教育、体验娱乐、社交互动等功能,为商场经营带来了更多可能性,增加了消费者艺术消费体验的选择。 ■ 艺术商业4.0 艺术主题购物中心:“艺术IP”品牌形象深入人心,让艺术主题成为商业品牌营销战略中的核心元素,通过沉浸式的感官体验,情感与精神的互动需求,线下与科技的连通,不断刷新“艺术+”模式的消费体验。 艺术与商业二者之间,并非借势,而是共生关系。艺术可以解决消费者对于购物中心的审美疲劳,又能突破艺术“被仰望”的距离感,提升格局的同时又让消费者在购物休闲时不觉得乏味。
艺术+商业≠艺术装置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根据《麦肯锡2020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》显示,近十年来,中国消费市场整体呈现增长趋势,同时消费者开始出现消费分级,由过去各消费群“普涨”的态势转变为不同消费群体“ 个
文章来源:《商业文化》 网址: http://www.sywhbjb.cn/zonghexinwen/2021/0508/1068.html
上一篇:从“三百六十行”之来源,来看看隋唐商业有多
下一篇:主题活动助推实体商业加速回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