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承运河文化 临平塘栖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大运河上的广济桥 悠悠运河,联通南北。“静卧”京杭大运河南端的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,陪伴着运河水流淌了千年时光,也沉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。 2014年,大运河申遗成功,这座千
大运河上的广济桥
悠悠运河,联通南北。“静卧”京杭大运河南端的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,陪伴着运河水流淌了千年时光,也沉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。
2014年,大运河申遗成功,这座千年古镇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7年来,塘栖积极探索大运河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、传承和利用,展现千年古镇的历史底蕴、文化魅力、发展动能。
而在高标准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当下,塘栖以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示范带为目标,把大运河传统文化精神传承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,为大运河文化的保护、传承和利用注入新的时代内涵。
何思敬纪念馆
守护传承
为文化注入新活力
大运河传统文化内涵丰富,包括漕运文化、商业文化、民俗文化、戏曲文化等。明清时位列“江南十大名镇”之首的塘栖,是各类大运河文化的集聚地。
“这几年,我们深入挖掘具有塘栖本地特色的大运河文化,申报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,如塘栖米塑、卫家班皮影、清水丝绵制作技艺等。”塘栖镇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但与各地一样,当时塘栖也遇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难题,如非遗传承人年岁高、中青年对非遗兴趣不大导致传承困难。
如何破解?据介绍,塘栖结合“三服务”活动,通过思想动员、引入市场力量、举办各类活动等方式,实现了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际传承、抢救性保护。
“卫家班皮影”是杭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一度陷入无人传承的状态。为保护传承“卫家班皮影”,塘栖镇和河西埭村从村民中挑选年轻爱好者,开展皮影制作及皮影戏表演技艺培训。
为让皮影文化更好地发展,去年8月,河西埭皮影剧团成立,并引入第三方“文化管家”进行专业指导与培训。如今,在塘栖的各类活动中都有皮影演出。通过“文化走亲”,“卫家班皮影”还实现了走南闯北,融入了百姓生活。
此外,塘栖米塑也在去年迎来了新的区级非遗传承人,为米塑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;塘北村文化礼堂打造了蚕桑文化馆,小朋友可以认领蚕宝宝、学习清水丝绵制作技艺等,更好地了解蚕桑文化。
加快发掘
为文化增添新内涵
持续进行大运河文化保护,塘栖人始终坚持一点:保护并非仅仅是政府的责任,更是每一位塘栖人的责任。
近日,2021年“临平非遗季——百人一誓众人一心”守护大运河誓约活动在古老的广济桥边举行。100名义务文保员、文物守望者、非遗志愿者宣誓守护大运河。
据介绍,志愿者们将积极参与清扫沿河区域、指引市民文明出游、宣法普法等志愿活动,倡导运河沿线市民树文明之风、践文明之约,共同为守护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美好家园贡献力量。
不仅是志愿服务,在塘栖,还活跃着一群保护、传承大运河文化的文化人士。成立于2015年的塘栖文化促进会(塘栖文化交流中心),就是在塘栖镇党委政府指导下、由数十位热爱塘栖文化人士组成的社会组织。
塘栖镇相关负责人介绍,塘栖文化促进会旨在挖掘、整理、弘扬与促进塘栖的传统与当代文化。近年来,该促进会举办了塘栖文化研讨会、中国塘栖枇杷节研讨会等各种文化研讨与考察活动,编辑出版《寻踪塘栖古园林》《明清以来塘栖的工商业》等书籍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塘栖文化促进会推动下,塘栖深入挖掘塘栖籍红色法学家何思敬的生平史料,将其故居打造为何思敬纪念馆。纪念馆里陈列着何思敬的生平介绍、著述作品、追悼会材料、生前往来信件及生活照,展现其矢志革命、爱国奉献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。
这里成为大运河边一个集爱国主义教育、文化旅游、人文体验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新地标。
塘栖志愿者宣誓守护大运河
赋能发展
为文化拓展新空间
于塘栖来说,大运河就是最大的IP。如何把大运河的文化属性和综合功能统筹起来,实现“河岸文旅人”融合发展?
塘超小径就是一个典型案例。依托“名山名湖名镇”资源和美丽乡村建设契机,塘栖修筑了长约20公里的塘超小径,将古镇塘栖、赏梅胜地超山、原生态湿地丁山湖串联成线。
这条小径成为名副其实的观光、休闲、旅游“综合体”,无形中推动了沿路农家乐、民宿经济的发展。目前,沿线已聚集起45家农家乐和11家民宿,真正形成了一条富民产业带。
文章来源:《商业文化》 网址: http://www.sywhbjb.cn/zonghexinwen/2021/0622/120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