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州五马街“苏醒”记:留住乡愁 让文化“活”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“五马街的人气越来越旺了!”周末,张先生带着朋友来到温州市五马历史文化街区游玩时不禁感叹,“老街经过改造后焕然一新,可逛的地方也变多了。” 温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
“五马街的人气越来越旺了!”周末,张先生带着朋友来到温州市五马历史文化街区游玩时不禁感叹,“老街经过改造后焕然一新,可逛的地方也变多了。”
温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而五马街作为温州古城商业中心,早在1984年就与北京王府井、上海南京路同时获评首批国家级步行街。这条承载了无数海内外温州人乡愁记忆的老街,是温州老城商业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的地域,素有“温州第一街”的美誉。
五马历史文化街区上的五马奔腾铜雕。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
一排排民国风格骑楼古建筑,一串串温州皮纸扎成的大红灯笼,一个个四处穿梭的网红直播机位,一台台街头流行音乐路演……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五马历史文化街区新老文化的交融、碰撞中,感受着别样的街区体验。很难想象,在改造提升前,这里曾被许多温州人调侃为“本地人不愿意来,外地人来了不如不来”的地方。
探索“后巷经济”模式
重塑老街“新生命”
温州是个华侨多、外出经商人员多的城市。因远离故土,温州人的故乡情怀很是浓厚。但是,由于改造前的五马街总长度只有424米,走完整条街区仅需十分钟,远远达不到市民、游客“逛”的体验需求。加之受基础设施配套落后、商圈业态层次较低、文化特性展示不足等因素制约,五马街曾一度人气萧条,不复当年繁华。因此,整条街区的改造升级工作显得格外重要。
为重建街区风貌、重焕老街生机,温州市区两级政府把五马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“精建精美”的主阵地,力求将五马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成为极具乡愁代表的特色街区、时尚潮流的的商圈、智慧便捷的消费场景和便利亲民的文旅场所,使其成为海内外温州人共建共享、常去常新的“城市客厅”。
“我的童年和大多数温州人一样,去一趟五马街就等于进城。小孩子们都喜欢五马街上的老锅贴、冰橄榄、哈哈镜。长辈们给我讲的‘五匹马'的来历、王羲之的典故、吴百亨的传奇等历史故事,成为我这个‘温州娒'印象里最浓的‘城底'记忆。”温州市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服务中心负责人说,“在遍布海内外的温州人心中,五马街占有很大分量。因此,市、区两级领导果断决策把街区改造的第一站选在了这里,以瓯越文化为引领,不断复兴文商旅融合的温州古城‘南市'这一功能区。”
五马后巷小吃街激活了街区“夜经济”。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服务中心供图
2017年,按照全域谋划和历史文化街区三年行动计划总体安排,温州市委市政府作出部署,由鹿城区委区政府负责落实,对五马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改造,将蝉街、五马街、公园路连为一体,同时以步行街慢行的形式,打造五马历史文化街区“主动脉”。近年来,通过改造升级,目前已形成以五马街、蝉街、公园路1.4公里步行路段为主轴,14条背街小巷为脉络的新五马商圈,商业经营面积已从5万平方米增加到23万平方米,实现从一条街到一个街区的转变。“今年在3条主街的基础上,我们加大了对背街小巷的改造提升,积极探索‘后巷经济'模式,进一步增强后巷经济对消费的带动性作用,个性化打造五马后巷、纱帽河四十四弄、登选坊、公安路、儒英坊等主街后巷。”历史街区相关负责人说,“目前,政府让利优惠260万元,推出扶持政策6个,全方位助推‘后巷经济'发展。”
此外,为优化街区业态,地方政府采取了统一征收、租赁以及业态调整审批等多种方式,整合街区商业资源,从不同角度制定业态优化措施。“我们通过政策扶持、服务优化、柔性监管等方式,让街区商家享受到更好的营商环境。”相关负责人说,“根据五马历史文化商圈整体业态规划,实施业态培育计划,对不同区域的后巷业态进行‘脚本设定',根据现有经营状况及市场需求对商铺业态准入进行动态调整。”
据了解,目前街区已成功吸引了58位、平均年龄33岁的创业者入驻。
纱帽河四十四弄。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
随着纱帽河、解放街正式开街,五马历史文化街区以更加多元的街区风貌,迎接慕名而来的游客们。据统计,今年“十一”黄金周期间,五马历史文化街区接待游客达105万人次。如今,整个街区已形成公安路子城品质生活街、五马后巷“士林夜市”一条街、纱帽河四十四弄时尚休闲花园街、儒英坊民宿非遗特色街、府学巷名城广场国潮品牌街、壬子巷健康美食林等六大主题,打造了1.8万平方米的后巷业态空间。在特色业态方面,通过提升配套条件、个性化打造后巷业态,将主街的消费业态逐步向后巷延伸,从而形成更大区域的消费体量,成为步行主街业态的有力补充。
文章来源:《商业文化》 网址: http://www.sywhbjb.cn/zonghexinwen/2021/1130/1479.html